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正文

探寻自然,领略山水——地师23级地质地貌水文野外实习

作者:文清怡、谢邓娴 编辑:吴琼 发布时间:2024-05-06


2024年4月22日至4月26日,99905银河官方网99905银河官方网地理232班、地理233班在陈斌、杨木壮、宋松、冼汉标、王蕾彬、李燕、邱霓七位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为期五天的地质地貌水文野外实习。本次实习旨在深入自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较为完整的学科理论体系和方法技能体系。实习路线为广东地质科普中心——鼎湖山——七星岩——羚羊峡——千层峰——大斑石——黄岩洞——双龙洞——两广源流博物馆


第一:科普中心寻龙印 鼎湖山巅测产状

2024年4月22日上午,同学们乘坐大巴到达肇庆鼎湖,参与了在广东地质文化科普中心举行的第55个世界地球日活动启动仪式,明确了“生态兴则文明兴”的生态观。随后,在讲解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参观了广东地质文化科普园,在此,大家深入学习到了更多矿物、古生物化石等的相关知识。

下午,在登顶鼎湖山的途中,大家领略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的飞水潭瀑布美景,在宝鼎园投入了美好愿景。老师们对马刀树、河流的叠瓦状构造等现象进行了讲解,同学们学习了如何用肉眼判别岩石,并使用地质罗盘实地测量了岩层的产状。在此期间,同学们对地质地貌水文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学习与研究,深刻理解了地壳运动和地质变迁。


第二:背斜溶蚀现七星 千山断裂开羚羊

4月23日上午,同学们来到了七星岩景区,从西门进入景区,同学们途径了红莲桥、荷香亭、观鱼亭、天柱岩进入到龙岩洞中,在龙岩洞中探索岩溶地貌的绮丽奇特,出洞后沿湖岸一直到东门离开景区。一路上,带队老师向同学们讲解了七星岩“七星连池”特殊地貌的形成原因及其地质历史情况,耐心地解答了同学们在途中所见地理现象的疑惑。

下午,同学们来到了羚羊峡。站在西江的岸上,同学们能看到羚羊峡明显的“V”型河谷特征。面朝着水位明显上涨的西江和险峻的羚羊峡,老师们给同学们讲解了西江的水文情况和羚羊峡的历史情况、地质地貌情况,带领同学们分析了羚羊峡的成因,同学们受益匪浅。

第三:日积月累闹千层 一石成山耀大斑

     4月24日下午,实习队伍来到了封开国家地质公园的千层峰,坐着观光车上山,一路上,一块块“千层蛋糕”映入大家的眼帘。到了山上,同学们拿出了罗盘和地质锤,在老师的指导下,结合上学期学习过的地质学知识,观察并测量了河道两边的岩层产状,分析了千层峰表面裂缝所揭示的断层现象,仔细“品尝”了这块“千层蛋糕”。




随后,同学们来到了封开大斑石。一下车,一整块完整花岗岩——大斑石便强烈震撼到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一路从大斑石光滑的正面绕到了侧面上山,一路走到了半山亭,后沿原路下山。在山脚,老师们为同学们讲解了大斑石的地质地貌情况,带领同学们靠近大斑石的岩体,近距离观察了大斑石的表层结构,用地质锤敲击大斑石岩体的不同部位,内部致密处能听到清脆的“叮叮”声,内部中空处能听到低沉的“邦邦”声。


第四:黄岩考古开鼻祖 双龙戏珠探溶洞

4月25日上午,同学们进入“岭南溯源,潮起封开”的黄岩洞陈列馆,了解封开史前古人类史以及黄岩洞的相关地质地貌水文知识。由于天气原因,大家未能进入黄岩洞内进行探索,但在黄岩洞口处,眺望远方,看到了栩栩如生的“神猴看榜”这一独特景观。下一站是石灰岩溶洞的双龙洞,洞穴穿山而过,洞口绮丽魁美,洞内有典型的溶洞景观,石柱、石钟乳、石笋、穴珠等从课本照进了现实。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溶洞的相关知识更加深切的呈现在同学们的脑海中,加深了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下午,地理232班与地理233班共12个小组针对这几天实习的所观所感进行小组汇报,同学们的精彩汇报和老师们的精准点评是下午的主要画面。同学们真正做到了野外考察与课本知识相结合的“学以致用”。

第五:东安贺江一相逢 两广起源起千家

4月26日,是实习的最后一天。同学们到达了两广源流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博物馆的展品和相关介绍架起了古今的桥梁,充分展现了贺江的水文状况,字里行间中,同学们回溯了潇贺古道、茶船古道等历史,领略了封开县作为粤语发源地、广府文化发祥地的独特魅力。娓娓道来的讲解,让同学们感受到了岭南文明、广府文化的源远流长,仿佛一睹了古驿道的兴盛和广信县的辉煌。大家深刻理解了“文物承载灿烂文明”这一含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经过五天的野外实习,同学们实地观察了解了许多地质地貌水文现象,通过实际接触的一个个真实的地质地貌水文案例,与课本中、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相结合,使同学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学会了如何将专业知识在现实案例中融会贯通。同时,同学们互帮互助、团结友爱,增加了本专业同学之间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