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8日上午,在陈斌老师的带领下,21级学科地理研究生对99905银河官方网城的气象、植被、土壤、岭南建筑和教育产业等进行了考察。该实习以学科地理研究生课程《地理野外考察方法》为依托,通过半天时间的野外实习调研,实现课堂知识实践化,课程内容落实化,素养提升行动化的目标。
本次实习以小组为单位,以任务为导向,教师设计实习主线,学生具体落实实施的方法,进一步锻炼研究生的野外实习实践能力以提升地理素养。
图 1 实习手册设计
第一站:99905银河官方网气象站
本次实习正值华南汛期,根据8号上午8点的流场信息结合天气云图及雷达图,推测出大学城将会在上午10点迎来比较大强度的降雨。因此,整个实习安排成两段,一部分是在十点之前完成户外的气象、土壤和植被实习,另一部分是在十点之后开展南汉二陵博物馆参观以及小组任务探索。
图2 6月8日流场图
实习开始前,负责气象的小组通过便携式多功能气象仪测出6月6日到6月8日早的气象数据(表1)。结合缤纷微天气小程序等网络资源,向同学们提出了为何最近华南地区多雨?
表1 气象观测数据
日期 |
时间 |
气压 |
温度 |
湿度 |
风向 |
风速 |
风寒 |
露点 |
海拔 |
位置 |
6.6 |
11:30 |
1003.7 |
29 |
82 |
|
|
28.2 |
24.5 |
81 |
校园 |
|
14:40 |
1002.4 |
25.9 |
92.7 |
|
|
26 |
24.6 |
93 |
校园 |
|
19:40 |
1004.1 |
27.8 |
84.7 |
|
|
27.9 |
24.4 |
78 |
校园 |
6.7 |
8:30 |
1005.7 |
29.2 |
81.1 |
|
|
29.2 |
25.3 |
64 |
校园 |
|
9:00 |
1004.3 |
28.2 |
95 |
172南风 |
0.7 |
|
|
|
气象站 |
|
9:05 |
1004.2 |
28.2 |
93 |
147 东南 |
0.8 |
|
|
|
气象站 |
|
1005.7 |
31.8 |
78.8 |
|
|
31.7 |
27.2 |
64 |
|
|
9:36 |
1005.9 |
32.2 |
78.3 |
|
|
32.6 |
26.6 |
62 |
江边 |
|
10:10 |
1004.2 |
27.8 |
100 |
|
|
|
|
|
气象站 |
|
1005.4 |
29.8 |
85.2 |
|
|
30 |
27.2 |
66 |
|
|
21:00 |
1005.6 |
27.3 |
86 |
|
|
26.4 |
24.1 |
|
|
|
|
998 |
24 |
97 |
|
|
|
|
|
|
经过大家讨论发现,广东地区基本上每年的高考期间都是多雨天气,影响着我国主雨带的位置关键在于副热带高压。在6月上中旬,东西伯利亚阻塞高压和东北冷涡非常活跃,华南近海的副高总体被压制,因此主雨带基本上在南方地区。而今年高考的强降水,是在强盛西南季风加之切变线停滞少动影响下而成。降水呈现南北双中心现象:切变线附近的强降水(中北部),季风暴雨(南部沿海、珠三角及东侧)。
图3 99905银河官方网气象站
第二站:99905银河官方网南门江滩绿地
任务1-土壤调查
到达99905银河官方网南门外的江滩绿地后,选取了近江边的平地和近公路的平地作为土壤调查样地,使用铁锹挖掘了约20cm深的浅层土壤剖面,并对挖掘的土壤剖面进行观察和鉴定。
图4 近江平地土壤剖面的挖掘
据观测和鉴定发现,近江边平地土壤的腐殖质层厚度达10cm,土壤可捏成细条,但加压弯曲时会产生断裂;腐殖质下层土壤含有较多的小砾石,不能捏成细条,多为人工回填土。近公路平地土壤挖掘过程中渗水较明显,土壤腐殖质层厚度约3-5cm。
图5 近江平地土壤质地 图6近公路平地土壤质地
图7近江平地土壤剖面 图8 近公路平地土壤剖面
可以明显看出,两地土壤腐殖质层厚度存在着较显著的差别,老师引导大家分析为什么靠江侧土壤的腐殖质会厚于靠路侧土壤的腐殖质?该现象与江滨绿地距离珠江的距离有关,靠近江边的绿地受到珠江三角洲区域涨落潮的影响大,特别是风暴增水或珠江洪峰时,江水带来的大量泥沙覆盖在表层植被上,植物因难以进行呼吸作用而死亡,经年累月下便形成较厚的腐殖质层。
任务2-植被调查
随后同学们分两个小组展开了江滩绿地的植被调查。小组一负责在江边设置1×1㎡的草本植被调查样方,借助“花伴侣”、“形色”等植物识别软件识别样方内草本植物类型并记录数量。
图9 草本植物样方调查
在拉取的样方中,使用目测估计法调查样地草本植物种群个体数目的多少,观察分析结果如下表。
表2 江边1×1㎡草本植被样方调查数据
植物名称 |
占样方比重 |
地毯草 |
50% |
蟛蜞菊 |
25% |
水蜈蚣 |
10% |
薄叶羊蹄甲 |
5% |
叶下珠 |
5% |
两耳草 |
5% |
小组二以10m为宽度对自江边到公路边的乔木灌木植物进行带状调查并记录其类型及数量,观察分析结果如下表。
表3 10m宽度下江边到公路的乔木灌木植被调查数据
距离(m) |
植物名称 |
株树 |
胸径(cm) |
0(江边) |
构树 |
5 |
/ |
3 |
羊蹄甲 |
2 |
/ |
6 |
小叶榄仁 |
1 |
73 |
10 |
白千层 |
4 |
/ |
羊蹄甲 |
4 |
/ |
其中,胸径也是乔木植物调查的重要方面。测量树木胸径,常采用立木测定法,从树木底部土地部分由下而上的1.5米处,使用皮尺围绕树干缠绕一圈进行测量。由于调查后期如“约”而至的暴雨,本次调查仅测量了在距江边6m的小叶榄仁的胸径,测得数据为73cm。
图10 树胸径的测量
第三站:南汉二陵博物馆
图 11 南汉二陵博物馆
任务1-珠江水系演化过程
如今,珠江三角洲地区取得的成就大家有目共睹,但其如何经历一番演变成为今天看到的景象,“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同学们在今天的第三站中南汉二陵博物馆展厅中找到了答案。
现在的珠江三角洲平原是从大约5000年前开始的海退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此前经历距今7500-5000年的三角洲第二次海侵阶段,海洋最大范围向北扩张到三水、花都一带,整个三角洲成为深入陆地的河口湾,当时的岸线可由三角洲上山丘坡脚的海岸地形如海蚀崖、海蚀穴、海蚀平台、沙堤、贝丘遗址、海相化石等标志的位置。老师提及,在广州海珠区七星岗古海岸遗址公园发现的古海蚀平台就是一个典型的标志,这表明这个时候位于七星岗南部的小谷围岛仍是一个海岛。
图12 七星岗海岸遗址和小谷围岛相对位置图
此外,老师引导同学们思考:为什么大学城所在的小谷围是称为“岛”,而小谷围周边一些地方例如官洲确实称为“洲”呢?在进行讨论后,总结答案,小谷围之所以称为“岛”,是因为小谷围是基岩岛,而经过河流泥沙沉积冲积而成的为“洲”,使大家认识到水文水系条件与地名之间的关系。
从博物馆中,同学们还认识到,距今5000年左右以来,南海北部海面接近现海平面高度,珠江口不断充填,三角洲平原逐渐形成,海岸线不断向海推进,从而表现出局部的海退现状。现今位于广州市黄埔区庙头村的南海神庙,是我国唯一完整保存下来的官方祭海神庙,其位于广州出港进入大洋的必经航路上,中外商人在出航前都要泊船登岸祭拜,祈求海神护佑航行平安。随着时间推移,除珠江口海岸线不断往外推移外,珠江河道也在发生改变,博物馆中出现不同时期的番禺城、广州城示意图。从中发现,从唐代到明清,随着时间推移,珠江北岸线逐渐南移,慢慢形成大家今天看到的景观。
图13 唐、宋、明清番禺城、广州城及珠江北岸线示意图
任务2-小谷围岛地质条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大学城所在的小谷围岛处在珠江三角洲河口边,是典型的软土地区,主要是淤泥和淤泥质土,具有含水量高、孔隙比大、饱和度高、压缩性高、渗透性小、抗剪强度低、地基承载力低等特点,具有很强的结构性和流变特性。地基土层往下依次为:冲填土或杂填土层、第四系冲积土层、残积土层和基岩层。为加深同学们的认识,老师结合身边的案例进行讲解,天河—北亭断裂带横穿大学城自北亭村向东南经南亭村,断裂西盘为白垩系泥质粉砂岩,东盘为震旦系混合花岗岩。天河-北亭断裂远离广从断裂和瘦狗岭断裂等广州地区主要的控震发震断裂,自第四纪以来,未有强烈活动迹象。
任务3-广东区位对其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
通过考古的发现,欣赏广州6000年的人文历史画卷,探讨广东区位对其经济发展、文化的影响。
远古的广东地区,地旷人稀,原始森林覆盖,气候湿热,又有瘴疠,加之五岭横亘,交通不便,阻碍广东与中原地区的交往,影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广东地区长期处于较为原始的社会状态。
春秋战国时期,中原人陆续南迁。秦平岭南后,设置郡县,并把岭南作为谪徙罪徒之地。三国晋南朝时期中原地区战乱频繁。大批北人南迁给广州等地带来了丰富的劳动力。也带来新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岭南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也加速了汉越民族的融合。
秦末汉初,赵佗建立南越国,推行“和辑百粤”的政策,促进了汉族和南越各民族之间的相互融合。《史记·陆贾列传》记载南越王赵佗接见汉使时“弃冠带”、穿越装,客观上体现了当时汉越融合的社会面貌。南越国时期汉文化继续在广州地区传播。如汉式鼎、簋等礼器。如下图越式和汉式的陶鼎,分别体现出“地包天”、“天包地”的不同观念。
图14 左右两侧的陶鼎为越式,中间的陶鼎为汉式
南越国灭亡后,汉王朝在岭南地区推行儒家文化。文风兴盛,汉文化礼器普遍使用,象征着孝道的铜鸠杖的出土成为礼教岭南的重要物证,可见,这时文化走向趋同。
图15 铜鸠杖首
同时,秦汉时期的番禺城,凭借优越的地理区位、不断发展的造船和航海技术,与东南亚,南亚各国往来频繁。成为重要的贸易港口和商品集散中心。
图16 东汉时期国外式样的珠饰
隋唐时期,广州城仍以秦汉番禺城为中心。在此基础上略向南拓展,广州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海上贸易港口。唐代,张九龄主持开凿的大庾岭路成为南北交通要道,广东与中原的经济、文化交往渐趋频繁。宋代,岭北人口大量南迁,加快了广东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和韩江三角洲的开发。广东的社会经济、文化大为改观,向中原水平迅速接近。清代广州曾长期作为唯一对外通商口岸,成为朝廷财政税收的重要来源。屈大均称当时的广州为“金山珠海,天子南库”。
自古以来,广东人民逐水而居,向海而生,创造出了开放开拓的地域文化。广州通过海路与世界各地开展经济贸易交往、技术文化交流及人员和平往来活动,联通中国与世界,2200余年从未中断,成为海上丝绸之路东端的重要港口和商业都会、中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窗口。
图17 船只远洋能力提高
任务4-岭南文化的特点
岭南文化小组带领同学们从岭南印象园中建筑的整体布局和单间建筑来认识岭南文化,其中重点介绍了镬耳屋、蚝壳墙、满洲窗、骑楼的建筑特点及其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而后,还分享了岭南印象园里与岭南文化相关的内容,如萧氏祠堂内的花灯艺术馆、胜广梁公祠内的广府非遗婚俗生活主题馆、陆氏公祠内的岭南古琴艺术馆、龙舟馆、粤剧等。由此总结出岭南文化兼收并蓄、革新思变的特点。
任务5-教育产业
教育产业小组为大家讲解了小谷围岛的高校产业布局优势。从地理位置的独立性来看,小谷围岛四面环江,与周边地区天然界线明晰,其具有的天然的相对独立性有利于大学城的建设和管理;同时,小谷围岛水陆风光兼备,空气清新,环境宁静,为学生营造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从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来看,与广州市城市“北优南拓、西联东移”的空间发展战略发展规划所确定的发展思路相一致,小谷围正好位于广州的南拓轴上和都会区中心,有利于实现良好的城市功能互动。从资源上看,小谷围岛拥有较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土地资源,极适于发展教育文化科研事业。
图18 大合照
本次野外实习的行程紧凑而丰富,同学们借助一定的软件工具、运用具体的野外考察方法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大量的考察实践,瓢泼大雨也阻挡不住同学们渴望在观察和动手操作中获取知识的热切之心,希望同学们能把所学的知识和野外考察方法带到今后的工作研究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