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6日,99905银河官方网龚建周教授、邱霓高级实验师、陈康林博士后,带领自然地理学和测绘工程专业3名硕士研究生继续前往湛江市东部和西部海岸带的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点开展保护区内红树林湿地的边界识别和种群辨识调查,同时,利用无人机航拍对保护区内红树林湿地的分布范围进行监测与信息提取。调研区域涵盖多个核心自然保护区,其中包括位于湛江东南部海岸带的和安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位于湛江西北部海岸带的高桥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广东省西南部的湛江市,沿雷州半岛1556公里海岸线分布。保护区建于1990年1月,当时保护范围仅限廉江高桥1133公顷红树林湿地,1997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升级后保护区范围扩展到整个雷州半岛海岸的红树林湿地,跨徐闻、雷州、遂溪、廉江四县(市)及麻章、坡头、开发区、霞山四区的39乡镇,保护区规划总面积20278.8公顷。经过多年的保护管理与恢复,2022年保护区红树林面积已恢复到7228公顷,是我国红树林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湛江红树林保护区内记录的红树林有16科23属26种,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为白骨壤、桐花树、红海榄、秋茄和木榄。湛江红树林区系与亚洲东南部其它地区类似,同属于东方类群。湛江红树林群落的外貌简单,为灌木林或小乔木林,林分郁闭度在0.8以上,林木平均高度为1—2m,少数为5—6m。湛江红树林分布不连续,通常位于海湾及河流出海处,以片段出现。
目前,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成为国际重要湿地、全国示范自然保护区建设单位、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是我国沿海防护林建设体系和湿地保护工程的重要区域。 湛江红树林湿地是我国南方湿地资源的精华,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缓冲区和固碳区,它在净化海水、调节气候、保护海岸和生物多样性、维护国土生态安全等方面发挥十分重要作用。
7月5日早上,龚建周教授带领团队骨干成员前往徐闻县和安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红树林种类辨识和无人机航拍监测,实地调查发现该保护区的红树林主要以白骨壤、秋茄、无瓣海桑和海漆为主,主要形成白骨壤+秋茄、无瓣海桑+海漆等植被群落。此外,堤坝和养殖塘基两侧伴生有黄槿、卤蕨和木麻黄等树种。
7月5日下午,海岸带调研团队继续乘车前往西部海岸带红树林分布区(雷州市土贡河、金竹河)开展上边界识别和红树林种类辨识。实地调查发现该区域红树林以榄李、海榄雌、和桐花树为主,伴生少量卤蕨。值得注意的是,调研团队在湛江海岸带(金竹河上边界)发现了引进种对叶榄李,该物种是红树林造林先锋树种和速生树种。
在了解红树林种类及其分布边界后,陈康林博士后讲解湛江市西部海岸带的海洋动力特征及其潮滩地貌形成机理,实地调研发现西部海岸带的强海洋动力环境(年平均潮差2~3m)和滩涂养殖是导致西部海岸带红树林退化的重要影响因素。近年来,湛江加大红树林保护修复投入,保护区内新增红树林人工造林、红树林补植抚育以及营造海岸带生态林等,并探索红树林生态修复和养殖塘耦合共存模式,逐步恢复红树林生态系统。
7月6日,龚建周教授带领团队骨干成员继续前往廉江市高桥镇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红树林种类辨识及其无人机航拍监测,实地调查发现该区域红树林以桐花树、无瓣海桑、红海榄和木榄为主,形成桐花树+木榄、白骨壤+桐花树等植被群落。此外,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丰富,据2017年科考结果显示,红树林约有26种、底栖动物约160种、鸟类多达300种。
通过本次野外实地考察,发现东海岸带和西海岸带红树林保护区的植被群落差异显著,如和安红树林保护区以白骨壤+秋茄、无瓣海桑+海漆等植被群落为主;而高桥红树林保护区以桐花树+木榄、白骨壤+桐花树等植被群落为主,但林分郁闭度均大于0.8,其在抵御海岸侵蚀、保持水土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作用愈发凸显。当前退塘还林是我国完成红树林营造修复任务的主攻方向,湛江市现有养殖塘多为历史红树林分布区,探究“种植+养殖”耦合共存的新模式,如何走双赢发展新路子,对我国海岸带生态修复与高质量发现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此外,结合实地调研和无人机航拍技术,能有效地摸清湛江市海岸带现存红树林的分布范围及其群落组成,助力打造海岸带高质量发展“绿色引擎”。
最后,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201104、42071123)、中国博士后面上基金项目(2023M730758)、99905银河官方网博士后启动基金项目以及广东省生态气象中心对此次海岸带红树林野外调研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