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定位
立足珠三角的基础学科建设,接受严格的地理科学思维训练,具备扎实的地理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研究方法和技能,熟悉地理学科研究前沿,具有较强的科学探索精神和接受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能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目前,地理科学专业是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深厚人文底蕴、强烈社会责任、浓厚家国情怀、宽广国际视野,具备扎实的地理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研究方法和技能,熟悉地理学科研究前沿,具有较强的科学探索精神和接受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能的能力,有意愿进入国内外知名高校继续深造的学术型拔尖创新型人才。毕业后能够在高校、科研机构、政府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等从事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环境保护、城乡规划、区域发展等与地理学科相关的研究与工作。
三、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制4年,允许在3-7年的弹性学制内完成学业。毕业总学分不少于155学分,且应该满足各类型课程相应的修业要求。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1. 素质要求
(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素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对祖国和社会有高度的责任感;
(2)具有健康的体魄、高雅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与创新意识,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2. 知识要求
(1)具有扎实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地理信息技术和遥感等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了解地理科学前沿问题、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
3. 能力要求
(1)具备地理考察能力和地理科学研究能力,能在教师指导下从事基本的理论研究或应用研究;
(2)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阅读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外文文献,具有一定国际交流能力;
(3)具备优秀的表达与沟通、合作能力,提升自身对社会适应力,具有终身专业发展的能力。
四、课程体系
本专业课程基本框架分为公共必修课程、通识类选修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第二课堂。具体的课程构成和修学顺序由专业培养方案的课程地图展示(图1):
图1: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案课程地图
五、师资队伍
专业师资队伍强大,现拥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省部级青年拔尖人才、广州高层次人才等教学团队。专业对应的地理科学系共有21位专任教师,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6人,以及一批年轻的杰出新锐;此外,地理一级学科下各专业的许多老师也都是本专业的授课教师或学生导师,学科背景涵盖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和地理信息科学三大基础学科方向,以及城市地理与产业规划、社交大数据分析、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环境科学、生态科学等交叉学科。
六、教学条件
地理科学专业的特色教学包括专业实验与野外实习两大部分。
1. 实验条件
专业实验依托资源环境与区域规划实验室开展教学,该实验室2014年以来先后获评广东省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图2)。该实验室除了承担本学院各专业的本科实验教学,还是广东省人才模式创新实验区,是一些专项科研项目的联合实验室和产学研基地。与本专业直接相关的有天象馆、虚拟地理环境室、地质地貌、地理信息技术室、遥感技术室、植物地理室、土壤地理室、气象室与户外气象观测站等分室,各室的主要功能介绍见表1;实验场景见图3。
图2:资源环境与区域规划实验室
表1:地理科学专业实验室及其功能介绍
分室名称 |
功能简介 |
场景图片 |
天象馆、虚拟地理环境室 |
由天象馆、虚拟现实等软硬件等组成,主要承担《地球概论》、《天文学基础》等课程教学、实习实践和天文科普活动,是地学与国土资源科普教育基地主要场所之一。天象馆集光学、数字及仿真功能为一体,结合多媒体通道实现数字球幕投影和模拟仿真。同时,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可模拟地球各种地理环境情景及特征。 |
|
地质地貌室 |
由地质实验室、岩矿标本展览室组成,拥有岩矿标本、地质模型、硬度计、比色标本、地质罗盘、放大镜等实验实习用品。主要承担《地质学基础》、《地貌学与水文学》、《自然地理实验》等课程教学和地学科普活动,是地学与国土资源科普教育基地主要场所之一。 |
|
地理信息技术室 |
由微型计算机及地理信息、数据库、程序开发等软硬件组成,主要承担《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GIS软件应用实验》、《WebGIS原理及应用》、《数据库原理及应用》、《GIS设计与开发》、《C++程序设计》、《VB语言程序设计》、《C#程序设计》、《ArcObjects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辅助设计》、《仿真技术》、《统计软件应用》等课程实验教学。 |
|
遥感技术室 |
由计算机及遥感软硬件组成,主要承担《遥感概论》、《遥感数字影像处理实验》等课程实验教学。 |
|
植物地理室 |
拥有生物显微镜及各类植物标本上千种,主要承担《土壤与植物地理学》、《自然地理实验》等课程实验教学,是地学与国土资源科普教育基地主要场所之一。 |
|
土壤地理室 |
拥有常规土壤实验测试仪器以及恒温恒湿培养房、土壤取样器等先进设备,主要承担《土壤与植物地理学》、《自然地理实验》、《土地资源学》等课程实验教学。 |
|
气象室与户外气象观测站 |
拥有常规的环境温湿度传感器、百叶箱、雨量计和干湿球温度计等设备,主要承担《气象学与气候学》、《自然地理实验》、《生态监测与创新训练》等课程实验教学。 |
|
图3:学生实验场景
2. 实习基地
野外实习是地理科学专业学生培养的最重要特色之一,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完成地质地貌与水文实习、生物与土壤地理实习、经济与人文地理实习、区域地理综合实习4个专业野外实习(图4)。建立有广东罗浮山自然保护区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图5),此外还有中国客家博物馆、丹霞山自然保护区等校级实践教学基地。
此外,为提升地理科学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该专业学生还需要完成以地理实践力培养为主的毕业实习。毕业实习单位包括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99905银河官方网华南人文地理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99905银河官方网公共安全地理信息分析中心、广东省农村水环境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工程技术中心和99905银河官方网气候与环境变化中心等6个科研单位(图6)。
图4:地理181班专业野外实习
图5:广东罗浮山自然保护区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
图6:毕业实习
七、其他专业相关的重要信息
本学院传统的地理科学专业是面对师范生培养的,为了响应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满足崇尚地理科学研究、有意愿进入国内外知名高校继续深造的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2018年开始新办了地理科学专业的非师范方向。为了较好区分专业方向,把培养师范生的方向改称为“地理科学(师范)”专业,而面对基础学科培养的方向沿用了原有专业名称“地理科学专业”。
本专业坚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国内外交流与合作。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和卓越应用人才的分类培养,本专业将创建拔尖创新班和卓越应用班,实行分班管理,探索建立本科生导师制培养体系,并不断强化对学生升学和就业和创业能力的综合性提升。第一届即将毕业的18级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研究生报考率达到85.7%;已有2位学生推免分别被华东师范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录取,是本学院推免率最高的班级。